母猪电子饲喂站在中国发展有10个年头了,伴随着一片吵吵闹闹的声音,还是在争论不休,这个设备以及这种饲养模式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养猪业,根据这几年对这个设备的研究以及调研大量的使用用户,总结出来一下几点意见,与同行共勉!
在国内有销售的代表,国外品牌现有荷兰vlose.美国奥斯本,大荷兰人等几家,国内有郑州九川,通威,湖南九鼎,河顺自动化,广东广兴等几家。每家的产品各有 点,从机械性能上还有软件系统上,以及饲养管理模式上也各有差异。针对用户反馈的情况来看,有的用户使用效果明显,有的用户基本停用,争议比较大。笔者 存在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
1、大单元饲养还是小单元饲养
原来荷兰VLOES以及美国奥斯本等国外厂家提供的是群养模式,基本上6台饲喂站300头一个单元,优点可以提供设备的利用率,几台设备放置到一块,猪群可以选择不同的饲喂站进行进食,使用发情鉴定能对整个猪群进行发情判断。缺点是不方便查找单体猪,在电脑上发现一头猪有异常情况(吃料不足,没有进食,电子耳标不显示等),在300头母猪群里面不好查找,造成有15的母猪体况差异比较大,现在各公司都在推崇小单元饲喂,一台设备一个区域,饲养40头母猪,这样管理,饲养母猪的头数变少,发情鉴定没有办法使用等不利因素。
2、饲养流程管理
这对小单元饲喂,配种之后的母猪需要查找返情母猪,这样在电子饲喂站里面进行饲喂不好确认,发情鉴定器也无法安装,这样配上种之后需要在定位栏里面进行母猪是否配上种的确认,确认之后可以放入到饲喂站进行散养,也的减少母猪的流产率,养殖流程 是:定位栏配种---电子饲喂站----产床---定位栏配种。由于这样的模式是妊娠中期的猪进入,所以在这些猪进去之前好提前驯化好,以免妊娠中期的猪到设备上不适应。有的猪场饲养员对母猪的返青观察准确。配种也可以再散养模式下进行,这样 减少定位栏配种观察这个环节。
3、饲喂站饲养母猪的头数,
有的说70头,有的说50头,饲喂站如果给母猪每天进行两次喂料,这样占用饲喂站的使用频率,这样每头母猪需要进入饲喂站两次,大致能饲养25头母猪左右,如果进行一次喂料,能够喂养35头-40头母猪。根据国外使用的经验还有相关专家提供的意见,母猪每天一次喂料和分两次喂料,对母猪的产能和仔猪的初生重没有直接影响,所以建议,使用母猪饲喂站,直接进行一次喂料。饲喂站的饲养头数在40头左右。对于后期猪采用两次喂料,饲养头猪在30头左右。
4、设备管理
使用电子饲喂站比传统的定位栏喂养增大了管理难度,定位栏模式下,饲养员只需要花费力气,把饲料分给每一头猪 可以不用操心了,使用电子饲喂站,需要饲养员的综合素质比较高,要管理设备还要观察数据,还要管理猪群,对猪场传统管理有一个挑战,饲喂站的料仓不能空,如果料仓空了,当猪去进食的时候,数据显示吃过料,但实际上没有吃,料仓还不能结拱,耳标掉了,猪到哪里 不可能进食,也需要每天观察数据进行排查,猪的进食不足,也需要饲养员每天观察数据进行排查。同时设备有一些异常还需要判断处理,这些工作都比原来定位栏管理的难度大,需要饲养员有责任心,饲养员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机械,电子,通信,畜牧养殖等 的知识,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相对比较强。
5、散养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
猪群是一个无序的群体,一旦散养, 会带来一些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常见的有争抢进门,强猪反复进饲喂站,有的猪躺卧出口门,有的甚至会发生设备刮碰猪的情况,有时候在合群的时候会发生打架的情况,这样需要我们饲养管理要加强,不能因为这些微观的细节对这个散养模式失去信心,要针对饲养管理中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的办法,比如:实现全进全出,每台设备的饲养猪群相对稳定,转猪群需要在晚上合群,会减少母猪争斗。
6、设备的未来发展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问题存在,母猪电子饲喂站的推广使用不是那么的顺畅,如果解决这样的问题, 要研发出来能够使用便捷的产品,我们郑州九川自动化设备公司,有的研发团队,根据4年的研发经验,了解猪场人员的结构,了解中国养猪的习惯,本着结构简单,低廉,操作便捷,故障率低,减少人员繁琐管理等方面入手,给这套设备定义为“复杂的定位栏”,争取在短时间内让全国的规模化猪场以及散户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成果。
在母猪散养管理中,会遇到不少问题,欧美现在使用这种养殖模式已经达到60以上,现在都在的推广。这种养殖模式带来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产仔率上升,淘汰率下降,病态母猪减少,仔猪成活率高等等,所以我们还要理性的认识,科学的分析,认真的学习,能够的做好设备,做出来适应猪场管理人员,适合于猪群的好设备,正确的使用好设备,用科学的手段提益。
|